长江武汉支流最后一座木桥将退役
宋渡村位于举水河新洲区三店街河段两支流之间,俗称“两河夹一洲”,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沙洲,小孤岛。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充满生机和活力。海拔高度31米,方圆1300亩,住有1300余人,150多年来涨水季节靠摆渡,近12年来二位摆渡人在枯水季节建起了二座木桥与外界联系。8组69岁的张竹松爹爹唱起:“两河夹一洲,十年九不收,进也难,出也难,何时有改观……”这首充满世代宋渡人期盼的歌谣也一代代地传唱至今,但他又指着水泥大桥激动地说:这古老的歌谣要修改要重新填词换新的内容了:水泥大桥宽又稳,老幼行走心放下,不怕狂风和大浪,百年期盼今梦圆……
张竹松等众多老年村民介绍说:这个古渡口因原先在宋家湾处而得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责任制后,一个渡口不够用了,就在其下游约300米处又增加了一个新渡口,摆渡人的工资是由村民按人头摊派的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到躺在摇篮中的婴儿都一样出钱,由早期的每人每年几元到现在的三十元,而摆渡人认为风险大劳动量大工资低不划算,都不愿干,所以总在换人。12年前,就有摆渡人自筹2万多元建设木桥,一般是在十月份汛期后建桥,建桥后,摆渡人可以安心地出外打工。五月中旬涨水前拆除木桥,拆桥后就依靠船只来摆渡。所以古渡口一直有上下两座木桥,上游木桥长160米,下游的140米,都是1.2米宽。虽然人走在上面晃悠悠的很是怕人,但也可凑合。只是老人和孩子太不方便,因此溺水悲剧时有发生。
村主任宋五明说:新桥将改写宋渡村村史,一是改变了交通现状,让村民安全出行,二是将促进经济发展,对村民兴办企业提供了便利,曾有人看中了村上的茂林修竹的胜景想在此建度假村,也因交通原因作罢。这也是武汉市交通部门首次为一个村庄投入500多万元建桥,帮助几代村民圆梦的民心工程。
责编:熊志
- 上一篇: 武铁:进城务工人员可提前15天购买团体票
- 下一篇: 汉口站元月12日将再加开22趟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