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武汉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武汉网 > 武汉新闻 >

青州临朐昌乐交界处的七个小村变身新型社区

110武汉网 时间:2012-01-11 09:39:33

村民郝学华(左二)和老伴姜玉玲(左三)住进新房很高兴。

“高木小镇”内一排排整齐的新楼房。

        潍坊新闻网1月11日讯  春节前夕,青州市谭坊镇“高木小镇”一期的144户村民从原来的平房喜迁到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住着基本没花钱的大房子,过上了令城里人羡慕的新生活,个个乐得直咧嘴。据了解,“高木小镇”是由青州、临朐、昌乐交界处大高墓、季家河、柳沟、季家、魏家、李家、尹家七个村庄合并而成,规划建设了现代化居民楼21幢以及小镇医院、幼儿园、小学、老年公寓、行政服务中心、商业服务等区域设施。2012年初,村民们已搬迁入住小区一期,二期和三期即将交付使用和开工建设,今年底将形成580户、2230人的新型社区。

        村民乐陶陶

        八兄弟选同一个单元楼上楼下

        1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青州与临朐、昌乐三地交界处的“高木小镇”,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和一条条新修的柏油路映入眼帘,红墙灰瓦,绿树青石,记者心生疑惑:这里是距离所在镇区20多公里路的偏僻小村,怎会如此时尚?

        记者来到村民郝兴祥家中,只见其家中装饰一新,现代化的家电和整体厨房等一应俱全,房型也是现在时兴的新格局,与城里的房子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我住的这个房子是125平方米的,还有个100多平方米的阁楼,我带你们上去看看,大得很,住人也没问题。”郝兴祥喜滋滋地说。记者顺着楼梯上了阁楼,阁楼中央高达3.8米,边缘最低处也有1.5米,非常敞亮,俨然就是复式两层楼。

郝兴祥家的车库里也安装上了碳晶电热板。

村民郝伟经营的超市生意非常红火。

        郝兴祥介绍说,他是大高墓村的,搬进新楼房之前,住在2009年盖的几间平房里,当时生活环境很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今年新年刚过就搬进了新房子,村里还倒贴给了他36000元钱,他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记者随后又来到郝兴祥的车库,看到他的车库足有25平方米,里面非常暖和,温度有近20℃,一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富贵牡丹图非常好看,记者上前一摸非常烫手。“这不是一幅画,而是我花了1700元购买的碳晶电热板,这可是最新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在城里也很少见。”郝兴祥得意地说:“一个小时用不了一度电,非常节能和环保。”

        记者下楼时,郝兴祥说:“俺不说你还不知道呢,这一单元被俺堂兄弟八个‘垄断’了!”原来,这一单元共八户,住的都是郝兴祥的堂兄弟,以前他们分居在村里的几个角落里,这次选房他们八人住到了一起。“我是老小,所以选了四楼,他们就选楼层低的。现在俺们都住进来了,想怎么聚就怎么聚。”郝兴祥笑得格外开心。

        老两口住大房城里女儿挺眼馋

        记者又来到64岁的村民郝学华家,他和老伴姜玉玲刚从自家大棚里干活回来,老两口脚上还粘着泥土,但是回到楼房里马上换上拖鞋。

村主任郝学良(右)在硬化地面上晒玉米。

大高墓村村民原先住过的破旧房子。

        郝学华家中非常干净利索,房子里摆着高档花卉,墙上还挂着西洋壁画,空调就有两台。“儿子去年9月份结婚,我光装修就花了三万多,都是找城里的设计师给我设计的,农村的我不用。”郝学华介绍说,他有五个闺女一个儿子,所以要了一套125平方米的大房子。

        “我大闺女在城里干医生,她来看了我们老两口住的房子后非常羡慕,说他们在城里也没住上这么宽敞的房子,说我们有福气。”老伴姜玉玲说,她和老伴种着一个大棚,今年准备种辣椒,白天一般在地里忙活,晚上才回来住。“大棚一年毛收入能达到7万元,比城里上班的挣得多。”郝学华在一旁喜滋滋地说。

        大高墓村村主任郝学良正在小区硬化的道路上晒玉米,他说,原先在村里的土路上晒,到处是土不卫生,现在在小区硬化的道路上晒玉米又干净又方便,还离自己的家近,回家喝口水也方便。记者看到郝学良收获的玉米金黄饱满,成色很好,卖个好价钱没问题。“别看我们村民住着崭新的楼房,城里有的我们都有,但是还得种粮食,农民的本色不能变啊。”郝学良告诉记者,“高木小镇”根据七个村庄的布局,合理规划了村民居住的楼房,都距离所在农田比较近。

        买商铺办超市瞄准商机有盼头

        记者问及村民郝兴祥新年的打算。“我开了十来年饭店,现在临时把饭店搬到一楼车库内,下一步沿街商铺马上就要盖好了,我买了180多平方米的商铺,想扩大饭店的经营规模,让小区居民吃上干净可口的饭菜。另外,我家还承包着二三十亩果园,每年都有不少的收入。”郝兴祥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无限希冀。

        村里今年26岁的残疾人郝伟和妻子经营着一家超市,他热情地招呼前来购物的村民。记者看到超市里经营山鸡蛋、烟酒糖茶以及日常生活用品,超市不大,但是东西还比较全,深受村民青睐。“我现在一天的纯收入有80元左右,比上班强多了,随着春节临近买卖会更好些。”郝伟告诉记者,因为身患残疾,出去干活工作也不好找,就靠做点小买卖赚钱,现在就期盼着小区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

        “你看现在小区的人是越来越多了,马上又有6幢楼交付使用,又有不少村民很快会搬进来,到那时候我的买卖会更好,我们的日子也是节节高啊。”郝伟自信地说。

        老房成追忆

        村民监理看着新房盖起来

        “我们大高墓村在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全部签订完了拆迁安置协议,200多间房屋在7天内群众便全部自拆、自运、自清完毕,尽快住进了新楼房。”村民郝兴祥说。

        记者在村民郝学华家中,外面寒风凛冽,而其家中却温暖如春,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冷,在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郝希武指着厨房的玻璃说:“你看这都是中空双层玻璃,外墙保温加厚了5厘米,建筑质量非常好,村民住着也放心。”

        “我们村民选出了100个监理代表,10个人一组,每天白黑地对工程进行监理,就连一块干砖也不能上墙,我也是代表之一,所以我住的楼房以及小区的楼房都是我看着盖起来的,质量非常好,我们尽管放心住。”村民郝兴祥介绍道。对此,楼房开发商马汝建也非常赞同,他说,自己是农村孩子,尽最大努力确保楼房质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楼房建设过程中,他从没偷工减料,就是为了让村民住上放心楼。

        还有几间老屋没拆当念想

        记者在“高木小镇”附近看到几间老屋没有拆迁,很是纳闷。“这是留下来作为纪念的。在拆迁的过程中,有群众建议应该留下几间老屋作为纪念,供人参观,这个建议拿到村民大会讨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你看,这几间房子以后就成了文物了!”郝希武说。

        今年77岁的村民尹兴益和老伴李桂英住在崭新的楼房里回忆起原先住的老房子感慨万千,“活这么大岁数了,真是没想到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楼房,想也不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尹兴益说,原先住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破旧房子里,盖新房子盖不起,翻建一下费用也不少,眼看着孩子们都大了,当时真是愁坏了。“我那个破房子给我折价9万元,我又添上了点钱,要了这套125平方米的新楼房,住上新楼房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老伴李桂英在一旁插话说:“在周边一提到‘高木’,就没有不羡慕的,我们出去也很风光啊。”

        尽管老两口搬进新楼房欣喜不已,但是对过去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也感情颇深,对这次村里留下几间老房子让村民怀旧的做法很赞同。“以后好留个念想呀,看着老房子就能想起过去的事情,也会让孩子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两口说。

        新房新生活

        复耕大量土地村民得实惠

        大高墓村党支部书记郝希武介绍说,“高木小镇”处于青州与临朐、昌乐的交界处,距离青州市区和谭坊镇区都比较远,地理位置偏僻,在这里零散坐落着大高墓、季家河、柳沟、季家、魏家、李家、尹家七个自然村,共580户2230人,无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于多年未规划,几个村的房屋破落不堪,道路坑洼难行。如今,谭坊镇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迁七村并一居”,建成了规模较大的新型社区,并取名为“高木小镇”。实施迁村并居后,“高木小镇”按照生态建设理念、城镇设计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居民楼21幢以及小镇医院、幼儿园、小学、老年公寓、行政服务中心、商业服务等区域设施。“迁村并居不仅大大改善了居民环境,还复耕了大量土地,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郝希武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木小镇”公共配套资金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方面,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原来7个村庄总占地面积607.5亩,“高木小镇”占地面积187.39亩,可复垦土地420.11亩,获得补助资金6300多万元。这些挂钩资金以及部分前期出售沿街商铺所得资金,基本能够保证小镇21幢居民楼及部分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对原来各村内闲散园子等可腾出的673亩土地,通过复耕后作为村集体土地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余万元;发挥原大高墓村农村大集优势,沿街楼房一层全部建设为商业用房,通过出租保证村集体每年都有固定收益,基本满足小镇物业管理及村民福利待遇等。

        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有保障

        据了解,“高木小镇”是2010年8月21日开工建设的,分三期共规划建设四层居民楼21幢,共6.3万平方米,配套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农机大院等。一期于去年8月12日举行了首迁仪式,村民陆续喜迁新楼房,截至2012年元旦,一期5幢楼144户全部搬入新楼房;二期6幢居民楼及沿街商业设施等即将交付使用,三期10幢居民楼马上开工建设,争取2012年底全部建设完毕,届时将形成580户、2230人的大社区。“小镇建成后,实行物业化管理,统一供水、供热、供燃气,统一安装有线电视、电话以及宽带网络。”郝希武补充说,对各类生产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回收处理,排水系统实行排污管道和雨水分离,雨水过滤净化后,补充收入村庄公园。

        谭坊镇党委书记刘文革告诉记者,在“高木小镇”谋划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让村民感到眼前有实惠,长远得好处。“当前利益就是村民基本上不用再拿钱就可住进新楼房,同时,逐步完善的天然气、太阳能、暖气、自来水,能够使群众切身感受到拆迁并居的好处。长远利益就是通过土地二次流转和沿街商铺出租,老百姓可获得一定租金,使居民医疗、养老、福利等有保障。”(记者 侯江宏 庞志勇)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38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