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盲童坐上爱心车
◎潍城区北关街办组织六辆车,免费护送33名盲校学生
◎当天下午四时最后一名学生安全到家,记者一路陪同
终于能回家了,还是免费的爱心车。付桩桩(左)一家正兴高采烈地准备搭乘爱心免费车回家。
应刘冲要求,记者为其一家照了一张全家福。
2010年1月12日,由本报发起的“送盲校学生回家”爱心倡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全市各界有百余爱心人士为盲校孩子回家提供免费车辆,还出现了车多人少的场面。爱心活动今年仍在继续,1月6日,潍坊盲童学校的残疾学生们已经放了寒假,学生和家长们正在犯愁之时,潍城区北关街道办事处组织6辆爱心车辆,免费将33名学生送到家。下午4时,家住昌邑市饮马镇大岭村的刘冲同学最后一个安全回到家中。
学生
坐上爱心车开心回家
“放寒假了,我可以回家了。我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回家了,我想妈妈,也想我妹妹。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马上我就能坐着爱心汽车回家了。”张春丽小朋友高兴地说。
“听说学校里给安排了车会送我和妈妈回家,这样我们就不用再到汽车站了。”刘钦光开心地说。刘钦光家住诸城比较偏远的山区,每次回家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刘钦光的母亲说:“现在坐车的人很多,路途又远。对大人来说,长途跋涉已经很疲惫了,孩子年龄还小,视力也不好,更经不起折腾。”让刘妈妈高兴的是有专车送他们母子回家,“感谢北关街办的领导为我们着想,虽然我们素不相识,却得到了他们的无私帮助,真的很感激,谢谢他们。”刘妈妈说。
当天,总共有33名盲校学生乘坐了由北关街道办事处提供的免费车辆,北关街道办事处按照学生们回家的困难程度,由专车负责把他们分别送到火车站、汽车站或家中。采访中,记者见到了本报曾多次报道的付桩桩,如今的她比以前高了许多,也开朗了不少。“虽然学校里生活的很舒服,但是我还是想念自己的家。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把东西收拾好等着爸爸来接我了。”她说。
付桩桩的父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激动的流下了眼泪:“感谢学校和领导们的关心,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两个孩子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这么长时间了,大家还一直关注着我们,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报答他们。”
街办
孩子安全回家才放心
随后记者采访了潍城区北关街道办事处主任齐春正,他说:“潍坊盲校是北关街办辖区内的学校,学生都是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北关街道在学生放假来临之际组织了一个爱心车队,共6辆车,免费送学生回家过一个安全、吉祥的春节。让学生家长放心,让他们也感受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北关街道从一个月前就开始联系学校并组织爱心车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了车辆送达路线。街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只是尽了绵薄之力,只要能为这些残疾儿童提供一定的方便,我们街办的全体同仁都会为此尽心尽力,看到他们都能安安全全地回到自己的家中,我们就放心了。”
潍坊盲童学校工作人员王女士说:“现在盲童放假回家已经成了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少企业、单位很早就和我们联系了。从大家的热情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上有很多人时刻关注着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真的很感谢爱心人士伸出的无私之手。”
◎花絮
最后离开的孩子
下午2时许,当大部分学生都踏上回家的路时,还有一位学生因为家长还没到而在教室内坐立不安。他的名字叫刘冲,13岁,家住昌邑市饮马镇大岭村。据班主任张琦介绍,刘冲家庭比较特殊,母亲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二亩二分地一年能带来千余元的收入,平日里孩子的父亲靠捡破烂补贴家用。 在了解了刘冲的家庭情况以后,记者与负责本次接送学生的工作人员商量,能否把他直接送回家里,在得到学校与街办的同意后,记者与刘冲一起等他父亲。下午2时10分,刘冲的父亲刘振考终于赶到了。看见焦急等待的儿子时,刘振考跑过来说:“等急了吧,早上人太多了,没挤上车,我走着过来的。”原来,刘振考步行7公里走到昌邑饮马镇乘坐了发往潍坊市区的长途汽车。“我已经57岁了,身体也不好,走不快,耽误了不少时间。”刘父无奈地说。在得知北关街办将派专车送他们回家时,刘振考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考虑到送刘冲回家的道路不好走,北关街办特地调来一辆越野车。一路上,刘振考不断感谢司机师傅。45分钟后,记者一行赶到了刘冲家。走进院子,废品、破烂堆得到处都是。刘冲的母亲于亚丽躺在屋里潮湿的炕上,身上盖了一床单薄的被子。看见儿子回来了,她既兴奋又激动。“今天是北关街办的爱心车把我们送回来的。”刘冲说。听了儿子的话,于亚丽激动地说:“还是好心人多啊,快请好心人进来坐坐。”
据悉,于亚丽一直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刘振考赚的钱无法支撑整个家用。“我家已经有一年多没买菜了,都是捡点菜叶子回来吃。今天孩子回来,我特意让邻居带回来俩馒头给孩子吃。”于亚丽说。刘冲说:“等我能赚钱了一定让娘过上好日子,绝不让她再躺在冰冷潮湿的炕上。”
(王金)
- 上一篇: 湖北省政府2011年“十件实事”全部兑现
- 下一篇: 水饺煮不熟,这煤气气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