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晚报接热线 旧村改造医改是热点
图为接听热线现场
深圳新闻网1月4日讯(记者 张玲 梁沅)深圳2012年“两会”进入倒计时3天,1月4日,深圳晚报邀请人大代表魏达志、郑学定、游忠惠,政协委员姚晓明、崔军、张俞强、赵青到报社接听“天天热线”,从市民中收集社会关注热点,征集提案线索。从当天上午市民打来的电话分析,旧村改造、医疗改革、教育等问题仍然是深圳市民关注的两会焦点。
焦点一:旧村改造
鹿丹村一个近80岁的阿姨电话打到了姚晓明委员的座机,她提到十年前鹿丹村就计划要拆了重建,但现在仍然没有动静。姚委员分析说,可能重建面临到客观的问题,比如地价、房价的升高,“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民生都是第一位的,更何况他们现在住的是危房,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有可能危及到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刚才的阿姨说了,她已经年近80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住上新房子。我觉得这是他们最低的要求,我也希望能把他们的带到两会上去。”
政协委员赵青同时也是深圳晚报的摄影记者,他从深圳晚报这几年组织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接听市民热线活动看,旧村改造、医疗、教育等一直是历年两会的热点。赵青当天上午也接到鹿丹村村民打来的电话,希望委员和代表积极推进鹿丹村危房重建的进度。
张俞强委员任政协委员接近8年,长期关注教育,每年都有涉及到教育的提案。他当天接到的一个市民电话涉及到中小学安全问题,其背景也和旧村改造有密切关系。他告诉记者,由于大冲村的旧村改造,铜鼓路的泥头车猛增,而这条路又是南山外国语学校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铜鼓路和文华路的交叉路口又没有设置红绿灯,学生过马路生命受到威胁。因为不是一个两个的学生受到困扰,而是有2/3的学生都有困扰。短期来看,他建议应该设置红绿灯;长期来看,大冲村的改造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应修建一个人行天桥。
焦点二:医疗改革
姚晓明委员接受记者采访作为医药卫生界的委员,姚晓明最关注的是从2011年开始的医改。现在,深圳的社康中心已经实现了药品的“零加成”,2012年年底前要在深圳所有的公立医院实现药品的零加成,打掉医生和医药代表之间的利益链。但是,姚晓明认为,通通由政府、社保来埋单,就没有建立期一种可持续性的自我完善机制。政府的财政不可能无度地、无节制地为医药商的利益来埋单。他建议,深圳能否率先在全国推出政府采购,由医疗卫生部门(比如将成立的医管局)直接面对药品的生产厂家采购药物,而不是跟药商采购,以打击药品价格的虚高。姚晓明认为,“医药分家”不能从根本上扼制药商和医生的不当得利。
此外,姚晓明还想提出关于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当中,原特区内外国有医院的均衡发展的提案。很多病人都集中在市区的三甲医院,原属的区一级医院很少人问津,大病不在区一级医院看。姚委员建议,以后作为统一的规划,应该打破市、区的限制。公立医院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从行业管理角度看,只要达到了级别,政府就给相应的投入。这样才体现特区内外人的平等,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平等和均衡。
和姚晓明委员一样对医疗密切关注的张俞强,他说网上(电话)预约挂号可以杜绝黄牛炒号,但在细节实施上有更优化的空间,把整体的卫生资源整合起来利用。此外,深圳基本上实现了社康中心的全覆盖,如何提高社康医疗服务的水平?与之对应的是,深圳的高端医疗服务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是张俞强所关注的“深圳质量”的一个方面:深圳人一旦生病了,可以就地解决,不需要跑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焦点三:道德建设
前段时间深圳晚报报道的5个孩子不养娘,引发了赵青委员对社会的道德建设的紧迫感。赵青委员说,深圳不光是“钢琴之都”、“设计之都”,也是“摄影之都”。深圳有几百个摄影协会,有数万名会员,摄影爱好者的镜头关注什么东西是很重要的。如果把镜头延伸为一种关爱,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以图片展、路牌的方式宣传好人好事。
赵青委员在“天天热线”现场接听市民来电
- 上一篇: 失踪一天的武汉13岁女孩林安然成功找到
- 下一篇: 30多万人畅游福永凤凰山 台湾美食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