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武汉 [进入分站]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您的位置: 110武汉网 > 武汉新闻 >

潍坊平民曲艺社团“鸣春社”业余演出已三年

110武汉网 时间:2012-01-03 13:39:03

“鸣春社”的演员们为观众表演相声。

        潍坊新闻网1月3日讯   相声作为国粹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而茶馆相声又因其强烈的现场感和互动性尤为受宠,在潍坊市区,有一群平民相声爱好者组织了一个草根社团“鸣春社”,每周五和周六晚在奎文区一家名叫“山东茶人会馆”的茶馆里演出相声,到1月2日正好三年整。2011年12月30日晚,记者来到茶馆观看了他们的表演。传统相声中加入新的时代内容,演员们包袱抖不停,观众们笑声响不停。虽说是草根艺人,但演员们却是有板有眼,表演相当卖力精彩。

        演出

        演员抖包袱逗乐观众

        2011年12月30日晚7时,记者来到位于城区鸢飞路和健康东街路口南50米路东的“山东茶人会馆”。走进会馆的一楼大厅,便看见有一个观众已经在边喝茶吃瓜子边等演出了。来到后场,记者看到鸣春社相声演员们正在为出场作准备,有的在穿长衫,有的在练习竹板,社长刘天龙正在白板上书写节目单。节目单上共有6个节目:刘天龙的快板《十八愁》、李林波的评书《官场斗》、刘夕瑜和赵海的对口相声《闹公堂》、栾麦生和庞崇波的对口相声《黄鹤楼》、刘天龙和徐永新的对口相声《反七口》,以及庞崇波和赵海的对口相声《哭的艺术》。

        晚7时30分,在茶馆观众的掌声中,演出开始了。第一个登场的是社长刘天龙,一长段说得极其顺溜的快板将他的快嘴皮展现无遗,表演一结束立刻赢得一阵掌声。当晚的节目中,由栾麦生和庞崇波表演的对口相声《黄鹤楼》得到了最多的掌声和笑声。这段相声与京剧三国戏《黄鹤楼》有关,因此自然少不了唱戏的表演。“啊,先生!”“啊,太太!”“啊,公主!”“啊,驸马!”……两个人光是在称呼中搞怪就惹得台下观众笑成一团。而“主公上马心不爽,山人八卦袖内藏,将身且坐中军帐,等候涿州翼德张”的经典唱段愣是被唱成了山歌版本。两人表演时,很多观众都放下手中的茶杯和瓜子,全神贯注地观看表演。“我基本上每个星期五都来,每次他们都演不同的段子,十块钱一杯茶看一晚上相声,我觉得挺好,跟看电视完全不同,现场感强,很有意思。”家住潍城区的一位年轻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组织

        成立三年成员已十名

        鸣春社的社长刘天龙在潍坊小有名气,他自幼酷爱民间艺术,6岁投身艺坛,先习评书,后学相声,曾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吕剧、黄梅戏等剧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相声风格。2006年,他参加山东卫视《笑声传中国》喜剧演员海选进入全国十强,并在电视剧《低头不见抬头见》中担任重要角色。2007年又在央视《过年七天乐》中与毕福剑同台演出。而这么“大有来头”的演员,平时的身份竟是奎文区实验小学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

        刘天龙第一个节目表演完之后,记者与他攀谈起来。他说鸣春社现在有10名成员,平均年龄30多岁,来自各行各业,说相声、评书是大家共同的业余爱好。聊到在茶馆演出,刘天龙笑着说:“我们2006年就看上这个地方了,当时潍坊市曲艺家协会第二次会议在这里召开,我跟徐永新都是曲艺家协会的理事,开完会以后就在这个地方演了一段时间。2007年停了一年,到2008年5月份又开始演,后来又进来几名成员,我们就琢磨着这个组织也应该有个名字,于是取名叫鸣春社。”刘天龙解释说,鸣春社的意思是“一鸣惊人,象征着相声春天的到来”。

        2009年1月2日,鸣春社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市唯一一家集相声、快板、山东快书、评书、双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草根曲艺社团。“成立以后我们就固定每周五和周六晚上演出。我们这里表演的都是传统相声,又添加了自己改良的新东西。平时大家都各有各的工作,没空聚在一起讨论,一般都是演出的当天不上场的时候凑在一起讨论讨论怎么改,添点什么‘包袱’。”刘天龙说他们现在可以演出200多段传统相声,每次演出前都会征求当天演员的意见,然后决定节目。

 观众们正在欣赏“鸣春社”演员们的表演。

        演员

        志同道合演出很开心

        演员赵海告诉记者,最初他只是一名来茶馆看相声的观众,后来才成了演员。赵海笑着说,自己从小学开始就喜欢上了相声。“那个时候就是听广播,姜昆、侯宝林、马三立的相声我都很喜欢,也学着模仿,在学校里办晚会的时候上去演演。从学生时代到后来上班了,相声一直是业余爱好,但从没在潍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直到我听说这个茶馆里有说相声的。”赵海说,那是2008年夏天的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茶馆相声演出的节目单,于是便来到了茶人会馆。“我听了一个多月吧,每次都来,但只是看,后来终于鼓起勇气跟刘天龙老师说了,还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给他们听,没想到他们很欢迎我登台,就从那时开始我一直演到现在。”和志同道合的相声迷们说相声,谈相声,编相声,让赵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俩七八岁就跟着村里的老先生学评书,十几岁时老先生没了,我们就自己琢磨自己悟,到2008年5月份才找到了组织。”鸣春社成员庞崇波一语道破了大家的心声。庞崇波和李林波这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来到鸣春社以后,就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波波组合”。两人中是李林波先发现“组织”的。李林波是鲁能足球学校的历史老师,2008年夏,他听一位教音乐的同事说起在山东茶人会馆有人说相声,然后就来观看了刘天龙、徐永新等人的表演。“他看完就跑到寒亭老家告诉我,我们俩花一周时间准备了一段《借墓地》,因为那个周五演出的日子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鬼节。演完以后他们都很惊讶,说‘没想到在潍坊还有你们这么一对活宝,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档了’,然后我们俩就一直演出到现在。”庞崇波笑着说。

        体会

        茶馆相声互动强更有趣

        采访中,鸣春社的演员们都不约而同地跟记者讲起茶馆相声与电视相声的不同。“茶馆相声是说,电视相声是演;茶馆相声和观众的互动比较多,可以即时加一些‘包袱’进去,而电视相声要一遍遍彩排,到哪里让观众笑还要听取导演的意思,所以不如茶馆相声有意思。”赵海话音刚落,庞崇波接着说:“茶馆相声,同一段相声你能听10遍,而且10遍都有不同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完全是给老百姓听的相声,而电视相声就不一样了。”

        庞崇波接着说:“有一次我去一个电视台录相声,没有观众,就对着镜头说,抖出去的包袱也不知道观众会怎么反映,反正就一个个地抖,导演说了‘没事,掌声我们后期会给你加进去的’,这叫说相声吗?我现在一般不看电视相声,因为有些电视相声已经变了味了。”庞崇波深有感触地说,他觉得现在的社会太浮躁,能坐在茶馆里耐下心来听一晚上相声的人并不是很多。“电视相声往往是10分钟就完了,而茶馆相声的段子相对都长一些,一段要20到30分钟,每天晚上接触的观众群都是不一样的,口味也不一样,一个包袱可能对昨天那些观众管用,对今天这群就不管用,所以演员在台上抖出一个包袱台下没有笑时,就得赶紧组织下一个包袱了。”庞崇波道出了茶馆相声表演的精妙之处。

        文/记者 孙锦 图/记者 张驰

        经典台词一箩筐

        1、徐永新:“大爷,法国怎么走啊?”

        刘天龙:“那谁知道啊,问村长去!”

        2、刘天龙:我出书了,一本又一本,到第八本时,被人改名了——天龙八部。

        3、刘天龙:唐僧他们去取经,好不容易到了西天,如来说:“大老远跑来干啥,告诉我你的QQ发过去得了。”

        4、刘天龙:我们家很有钱,我是“富二代”,我发了工资,先付房贷再付车贷,所以我是“付二贷”!

        5、刘天龙:你包里放的什么?

        徐永新:我不告诉你我带了煮鸡蛋。

        刘天龙:给我吃。

        徐永新:不给……你猜,猜有几个。

        刘天龙:我猜出来你给我一个。

        徐永新:你要猜出来,我就把这两个都给你。

        刘天龙:(想了半天)五个吧?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28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